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毛邊或解析

通常說聲音有毛邊,指的是原本平滑的聲線聽起來卻不夠平滑,這通常是受到訊號干擾的影響,有可能是接地或是屏蔽沒有做好,導致雜訊竄到了訊號回路,或是類比電路的交連電容在兩個極近的銲點上錫的時候沒有輕理掉錫內含的助銲劑而造成直流的輕微導通,亦有可能是電容老化有輕微漏電流...等不勝枚舉。

至於訊號線會不會有毛邊呢?我認為是會的,通常發生在焊接不夠緊密的情況下。焊接越高溫的情況下毛邊越少,並且相對的接點如金屬表面和焊錫中的銀成份會氧化的比較多,因而喪失訊號的一些細節和極高頻延伸,適當的溫度控制就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了。

初到高解析領域的入門者時常把高解析和高頻延伸誤認為毛邊,通常有兩個原因。

1.訊源有毛邊
必需要強調的是,器材搭配最忌頭重腳輕。若採用一條高解析的訊號線或耳機,但是訊源卻沒有相對應的提升,又或是聽的音樂本身沒有良好的錄音品質,那呈現出來的聲音當然是有毛邊的。所以很多低階的訊號線在製做工藝上並不會太注重高解析度原汁原味的傳達,否則可能會太過慘不忍睹,適當的柔焦美化反而效果更好。

2.不習慣或是喜好不同
自然界的聲音如歌手的聲帶震動聲本來就是富有磁性與水分,有些人會聽不太習慣這種粗糙的寫實立體感而較喜歡平滑的後製音染而將解析誤認為毛邊。這種狀況在初燒的時候常讓人感到迷惑,而燒到一發不可收拾以後有些人則會邁向巴不得細節越多越好的境地。

以上,我想針對普通人的推坑,還是不要太解析為好_(:з」∠)_